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邯郸市美丽乡村建设:乡韵惹人醉 美丽入眼来

    信息发布者:胡延通6946
    2017-12-29 22:45:02   转载

     随着全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深入推进,一幅幅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。11月12日-14日,市委副书记张瑞书、副市长宋仁堂率领各县(市、区)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,驱车1400多公里,对全市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观摩拉练。初冬的寒意驱不散大家观摩学习、奋发赶超的

      火热激情,大家一边走、一边看、一边议,共同感受发生在这片1.2万平方公里广袤田野上的美丽蝶变。

      舒适宜居——“里子”“面子”一起要

      走进涉县井店镇石岗村、曲周县郑桥村、峰峰矿区大潘村、邯郸县西召里村、广平县临河堡村、临漳县井龙村、邱县后大槐树村等,这里的景象让人欣喜不已。 

      眼前,白墙黛瓦灰边的村舍,洁净亮丽,风情别致;通村的水泥街道,平坦宽阔,绿荫掩映;广场院落,花妍

      木翠,芬芳扑鼻;广袤田园,郁郁葱葱,赏心悦目……一股彰显了冀南民居特色的古朴素雅之风迎面而来。 

      来到永年县西大屯村、涉县老爷庙村、武安市刘庄村,一幕幕农家新貌更是让人陶醉。村民们不仅住上了花园洋房和新民居,还享受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社区化公共服务。 

      然而,真正让广大农村百姓感到幸福和满意的,是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给他们生活方式带来的诸多变化。特别是改厕,通过实施整县整乡推进,让广大农民实实在在地看到了好处,提高了生活质量和卫生意识。

      “改厕就是好,现在苍蝇都少了,环境卫生明显好多了。”如今走进各乡各村,提及改厕话题时常会听到这样的谈论。改厕改变了农民落后的卫生观念,改出了农村群众的新生活。曲周县郑桥村民麻新梅深有感触地说,改厕之前,总觉得在农村没有必要讲究,也没法讲究。现在看着厕所都那么干净,家里整体干净多了,自己心里也很高兴。邻居们看到效果后,都争相要求改造自家厕所。“现在城里娶的媳妇也敢常回家看看了。”村民们高兴地说。

      不光上厕所方便了,许多农村采用秸秆压块采暖炉、沼气、太阳能改造厨房。永年县朱庄村整村完成了厨房改造,秸秆全部实现粉粹还田,利用率达到100%。走进农户家里,灶台不见灰尘,炎炎火焰正在燃烧。村民们高兴地说:“现在做饭、烧水都用沼气,比城里人一点也不差!” 

      邯山区北张庄村、曲周县郑桥村、大名县前屯村、成安县沙河二、三村等,在村内铺设了下水管道和污水管网。馆陶县寿山东村甚至建设了下沉式垃圾中转站和小型污水处理厂。邯郸县西召里村、曲周县前衙村、鸡泽县司马堡村、邱县前大槐树村等新建了标准卫生室、敬老院、小学、幼儿园。魏县西营村协调电信部门将光纤引入村内,武安市东万年村安装了高清加密摄像头29个,实现了全天候监控保障…… 

      邱县后大槐树村村民说:“现在外村来我们村串门,感觉很有面子了。”实际上,冀南大地乡村从“面子”到“里子”,都在发生着喜人的变化。

      整洁有序——处处精致方能打造精品

      走进广平县南刘村,穿村而过的西支渠,红墙白缝、黛瓦灰裙的农家庭院,与环村绿林浑然一体,在冬阳和煦地照耀下色彩分明;村中月牙池、昭德文峰塔、方圆池、风荷池、瀑水池等景观节点,为这座韵味十足的小村庄平添了一份诗画意境。而在此前,这些坑塘还是臭水沟,成了村民倾倒垃圾的“天然场所”。 

      “广平在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,坚持高起点起步,把环境整治和改造提升有机结合,打造成极富

      特色的精品的乡村旅游示范村,给村民留下发展致富的产业。”广平县委副书记吕波涛说。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开展以来,该村围绕“再睹乡物、记忆乡愁、回味乡趣、重温乡情”的理念,突出水岸农家主题,注重保留村落形态,对穿村水渠和村中7个较大的废弃坑塘进行改造,建设油葵、油菜等经济作物构成的“金黄田园”生态农业景观,营造一路有桥、有水、有田园的意境。村民看到如此大的变化,卫生习惯也随之养成了。“现在在我们村,谁家再乱倒垃圾都不受打听。”村民刘军说。 

      在邯郸县四留固村,流传着这样一个“笑话”:村民小王和邻村的姑娘小李自小青梅竹马,临到谈婚论嫁时,准老丈人和丈母娘悄悄来村“考察”,回去后坚决不让女儿嫁给王家,理由是“他家门口有个大垃圾坑”。而今,大垃圾坑不见了,代之为小游园,老丈人不仅把闺女嫁了过去,还减免了部分彩礼。现在,越来越多的外乡镇姑娘看中这个村的好环境,都想着少要点礼钱赶紧嫁进来。 

      现在,我市各县(市、区)都因地制宜,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特色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效机制建设,力争让“净字当头,绿化跟进”成为我市农村面上改造提升的新常态。

      产业兴旺——美丽就是生产力竞争力

     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,美与富是

      互为前提和结果。只富不美,天天在脏乱差中过日子,谈不上生活质量;只美不富,穷得叮当响,只能观村景,同样没有幸福可言。坚持规划先行,形成美丽乡村产业化,让老百姓兜里逐渐鼓起来,一直是邯郸各县(市、区)的坚持探索的课题。 

      拥有“粮画小镇”美誉的馆陶县寿东村,以农村环境面貌改造提升为契机,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力度,实施粮画制作、特色种植、乡村旅游三大产业规划,积极打造具有“乡村风情、城市品质”的“粮画小镇”,呈现出村容整洁、环境优美、村风文明、和谐稳定的幸福乡村风貌,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。 

      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,增加农民收入,寿东村以粮食画创作为产业平台,以陶山粮艺公司为加工基地,积极引导村民加工制作粮食画。目前,全村已发展粮食画加工30户,户均增加收入1万元。馆陶县农民用谷子、小麦、绿豆、芝麻、草籽等植物种子制作的“粮食画”,以其独特的“原生态和纯绿色”大受欢迎,很多作品被外国游客带出国门。走进该村,街道墙面到处都是粮画,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。 

      峰峰矿区李庄村通过土地流转,将全村5700亩荒山全部回租给河北峰峰众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,以“龙头+农户+市场”为经营模式,共同开发集生态园林、乡土风情、农

      牧文化为一体的旅游休闲观光风景区,和北响堂风景区交相辉映、融为一体,既建设了绿美乡村,又增加了农民收入。 

      曲周县前衙村发展葡萄种植面积2000多亩,10余个品种,并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及休闲、采摘、观赏为一体的3000米葡萄长廊。 

      魏县西营村把传统的蔬菜种植转换为高标准的设施蔬菜种植,群众由每亩3000元的收入增加到2万元。 

      以小弟八模式示范村创建为动力,全市美丽乡村创建坚持“净绿齐美”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,正在变成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,一大批特色养殖、种植、旅游等致富项目正在冀南大地遍地开花……

      文化传承——记得住乡愁乡俗乡情乡韵

      “公民道德规范”、“中国梦”、“新二十四孝”……一块块图文并茂、匠心独具的文化墙吸引不少行人驻足观看。走进各地农村,当地农民把诗歌、书画等文化作品绘制上墙,使村乡有新景,将文明新风送入千家万户。这一面面会“说话”的文化墙,不仅展现了文明、健康、积极向上的文化气息,更展示出了新农村的良好风貌。 

      在邯郸县西召里村,磨盘、石碾、石磙等村里的老物件被“请”进了文化广场,有斜躺的、有立着的、有三五个凑在一起摆成各类艺术造

      型的,成为乡村独特一景。看到儿时的碾粮工具成了村里的“艺术品”,村民都赞不绝口:“这个创意非常好,既留住了乡愁,还美化了村庄,俺觉得这些比大城市的广场雕塑还强百倍。”该村还热心支持地方戏曲的挖掘研究和传承,建立了平调落子剧团展览室,让乡亲们文化生活更加活跃。 

      肥乡县范庄村把废置的宅基地和废弃坑塘改造成了一座座小游园,村庄满眼是绿,这样村民就有了休闲、健身、娱乐的好去处。“以前咱村人哪知道啥叫游园,现在咱的居住环境跟城里人差不多,文化生活也多了。”空闲时,村里的舞蹈队队长王玉芬便带着十几个好姐妹,伴随着“小苹果”的欢快节奏,跳起了欢快的广场舞,“环境好了,咱心里舒坦,跳舞也格外带劲儿。”此外,村内建起了画室,邀请我市知名画家落户,倾力打造“画家村”。 

     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,让农民群众不仅得到了美的享受、过上了美的生活,最终还收获了崇德向善、守望相助、风醇物厚的乡风文明。 

      “村里文明和谐气氛越来越浓了。”村民们渐渐发现,提升改造工程不仅让村容村貌变美了,也增强了全村人的凝聚力、向心力,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主动关心村事村务,主动照顾困难的孤寡老人,主动捡拾垃圾、维护环境,孝敬长辈、和睦邻里的人物更是比比皆是。 

      “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。”如今,农村面貌改造提升遍地开花,村庄整洁靓丽、农民生活富足、文明新风拂面,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农村面貌“改造、提升、巩固”的邯郸样本。(邯郸日报 记者 王丽薇周乐)
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